新闻客户端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程明:让百姓在每个案件感到公平正义
作者:闫晓茜 徐江   发布时间:2018-08-28 16:23:30 打印 字号: | |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流砥柱,必须要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铁肩担使命,实干见忠诚,在我们天津政法战线也有一批这样的干部,他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把使命牢记心中,把责任扛在肩头,努力创造新时代政法新业绩。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法官的故事她是南开法院民二庭法官程明。

    听程明说话,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语调平稳,声线柔和,即便是初见,也会一下子拉近彼此距离。这似乎和她法官的身份有所偏差,但实际上,这份亲切感来自于她内心的真诚,这份真诚则让她始终保持对司法审判事业的热情,和对人民群众的深情。作为法律尊严的维护者,她心中永持天平,始终坚持廉洁办案、公正办案。在她看来,百姓事无小事,每一个案件都用心去审理,让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是一个法官的责任和担当。

 

面对成绩态度低调 站在当事人角度想问题

    2005年,程明进入南开法院,从书记员做起,至2013年成为助审,2015年开始审理案件。2015年度结案164件,2016年度结案306件,2017年度结案258件。今年截至6月,已结案135件,结案数居全庭前列,且无一发回改判和信访。在这样的成绩面前,程明却是很低调。在她看来,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的成绩,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份内事,自己的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如果非要为自己的工作总结出一些经验,程明想了半天,笑着说:“可能是我比较注重跟当事人沟通。”庭审前,做好准备工作是万无一失的第一步。庭审现场沉着冷静,对任何情况都能随机应变,善于沟通,更依赖于智慧和经验。“很多劳动者都是农民工,知识层次不高。对于他们,很多法律条文就要一遍一遍细致地解释,一直到他们能明白,能接受。”面对高学历的当事人,她又要换一个思路,“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有时存在偏差,还容易较真儿。”对于这样的当事人,她更倾向于从逻辑方面为他们释法。但无论是对待哪种当事人,程明都会让自己尽量贴近当事人,从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真诚相待架起桥梁 用心达到案结事了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除了需要审理大量案件,程明还经常会遇到疑难复杂或者错综繁琐的案件。特别是劳动争议案件,往往涉及最基层劳动者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一定要格外用心。

    程明曾经审理过这样一个案子,原告几十年前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争议,就1983年至今的工资补偿、重新计算退休金、赔偿退休金及公积金损失等事宜诉至南开法院。开庭前,因被告实际不再经营但尚未注销,给传票的送达工作造成很大障碍。经过多方沟通努力,团队调取了被告单位的破产案卷,她同时向审理破产案件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最终顺利联系上被告破产管理人清算事务所,完成了开庭传票的送达工作。案件审理中,原告本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出庭,其法定代理人(原告之母)已近九十岁,其委托诉讼代理人(原告兄长)已年近七十,眼又花,耳又背。为此,在庭审中程明一次又一次耐心细致地做原告代理人的工作,对法条不懂的地方给他口述法律条文,对事实说不清的地方一遍遍让他尽量回忆。为了进一步查清事实,程明还陪原告代理人去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调取了原告所有的社会保险材料,并依法为原告进行了复印。

    虽然这个案件最终判决全部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但当初曾表示要带着原告和原告母亲来法院闹事的原告代理人是微笑着领取判决的。他说,虽然案子输了,但是他知道法官已经尽力了。程明以温柔、细致、耐心、和善的沟通,拉近与当事人之间距离的桥梁,做到案结事了。

 

拖病体依然坚持工作 淡泊情怀对得起法徽

    早上九点开庭是固定的,可什么时候能结束,谁都说不好。很多次午休就这样被耽误了,甚至顾不上吃午饭,她就要投入下午另一个案件的审理中。经常一天的庭审结束,书记员的的手已经累得动不了了,程明的嗓子也哑了。

    实际上,程明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近年来,她总是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严重时还会耳鸣、呕吐,以为自己只是普通的颈椎病,没时间去检查。直到去年年底的一天,一大早正在准备开庭的她突然晕倒在了办公桌前,吓坏了同事。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后,医生表示,她的病情为脑中枢段(脑干-皮层)异常、双侧颈动脉岩段不规则右侧为著,并确诊为后循环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

    即便这样,程明也没有放下手里的案子,只是休息了几天,就重返审判岗位。这种病虽然目前不会引起太恶劣的后果,但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调养。程明也很无奈,只能定期请病假去医院复查、开药。但是,为了不耽误审判任务,尽管医生数次建议她休息,但她总会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坚持开庭,还经常将案卷带回家书写判决,或利用周末时间来法院加班书写判决。“现在偶尔也还是会晕倒,不过休息一会儿就能好。”她说起这个云淡风轻。这份坚持,是因为她不想因为自己降低团队的结案数量,影响全庭甚至全院的结案任务。在她的努力下,2018年上半年,她的团队在结案数量及结案指标上在全庭依然名列前茅,足见付出了多少努力。

    程明始终认为,法官要有一种淡泊的情怀,要过好权力关、名利关和人情关。“你有钱的不用来找我,没理的找我也没用。”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曾经在审理一起案件的过程中,当事人陈某求胜心切,下班时在法院门口堵住了程明,不由分说就将一大沓钱扔到她手中,扭头就跑了。程明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将此事报告给了庭领导,由监察部门及时将钱退还。可陈某还是不甘心,第二天竟然乘坐出租车尾随她,发现她车窗未关,又把钱扔进来。她索性转天就把陈某叫来法院,听其耐心倾诉,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最后,她把钱拿出交还陈某:“我收了你的钱,对不起法徽和良心。你放心,我一定会秉公办理你的案件的。”最后经过与双方当事人的耐心协调,该案得到圆满解决。

 

团队力量激励前行 传帮带义不容辞

    程明强调,“一人技短,多人技长”,团队的力量是她走到今天的源泉。“我们庭二十多个人,非常团结。谁有难度高的案子,有拿不准的地方,大家都在一起讨论。这也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是程明总会无意间说起的。曾经8年书记员的生涯,让她得到了最充分的历练。为什么师父在这个时候问这个问题?这个地方为什么要进行追问?如何判断当事人说的话可信度有多高?怎么能最准确找到假话中的漏洞?那8年间,每一次庭审都成为程明的实习课,为如今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珍贵的一段时光,可以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如今,程明也有了自己的爱徒,“恪守本分”是她给赵贺营四字真言。这既是在业务方面要求兢兢业业,也是在品质方面要做到守住底线。从如何对当事人做工作,如何抓住当事人之间争议的焦点,到撰写判决书时要注意的细节,程明都倾囊相授,就像当年她的师父指导她工作一样。“他是个挺内向的孩子,所以我经常让他敞开心扉,善于和当事人沟通才能更好的工作。”她也很庆幸于有这么个徒弟,“我身体不好,他帮我分担了很多工作,进步很快。”

    程明也期待看到徒弟出师的那一天。“传帮带”不仅仅是技艺上的传承,更是工作态度、理念的发扬。这同样是作为法官的责任和担当,以一己之力为司法公正筑平坦之路。

责任编辑:宗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