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法官老刘 怎一个“老”字了得
——蓟县法院马伸桥法庭审判员刘文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5-02-25 09:00:19 打印 字号: | |

提起刘文相信全院没有一个人不竖大拇指。老当益壮、老成持重、老骥伏枥、老牛奋蹄、老树新花等等等等,赞誉之词不一而足。是啊,19553月出生,21岁从军、33岁转业,在法院一干又是27年。如今的刘文还真得算是一个“老人儿”了。而且,像老刘这样差六十多天就要退休了还依然奋战在审判一线上,去年审结482件案件创下全年审案之最,今年一“开锣儿”又接了150件案子的,可着咱们天津市法院系统找恐怕也没几个。所以,我们再提起老刘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多出了几分“老同志、老大哥、老法官”式的崇敬。其实,法官老刘,又怎一个“老”字了得。

——老刘有真本事。198965日到马伸桥法庭担任书记员至今,除了在院信访办有过一年短暂的工作经历外,老刘的绝大部分审判生涯都是在出头岭法庭和马伸桥法庭度过的。作为土生土长的马伸桥人,再加上这20多年的“深耕”,老刘可算是接足了地气。这个村那个店的要是有个两口子到法庭闹个离婚啥的,往往是老刘一张嘴“二愣子你瞎闹个啥呀,看把我大孙子吓的;侄媳妇你也甭跟他一般见识啊,瞅我回头咋收拾他”,三言两语的两口子也就乐颠乐颠地抱着孩子回家了;要是遇上老头儿老太太的到庭里起诉赡养,老刘更是敢以“老家局儿”的身份把不孝儿女们一顿臭数落,临了还得让儿女们当场认错、现场拿钱,立个字据,保证不犯。这个本事可真让法庭的小青年儿们“服了He”,都说“家有一老,好有一宝”。可他们哪知道,老刘的这套本事是他这么多年来用“片儿警”的法儿干法官的事,用法官的情暖乡亲们的心换来的。我们的法官老刘,“用双腿丈量民情、用真情融入百姓”,也正应了中央电视台“群众路线走基层”栏目的那句话“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对群众的惦念”。

——老刘豁得出去。在基层法庭,要说起来最难的一件事莫过于送达。一些当事人法治观念较淡、社会诚信缺失,致使对法院传唤东躲西藏,对邮寄送达拒不签收现象屡见不鲜。20127月,老刘主动请缨全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集中审理。这可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点多、线长、面广、送达尤难,对此,至今仍因伤腿打钢板、臂有钢钉的老刘也真是够“钢硬”,硬是以自己“年事高、血压高、糖脂高、腿脚活动能力低”的“三高一低”死磕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重复担保率高、缺席判决率高、借款数额高、执行到位率低”的“三高一低”,两年多就“啃”下了621件金融借款案件,实际到位160余万元,调解撤诉率达到60%以上。

2013年,老刘受理了高某、常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此案二被告家住水库南岸的五百户镇九百户村,远离法庭,且正值拆迁,多次送达都没找着人。78日中午,顶着大天毒日老刘又到了村里,虽然还是扑了个空,但和街坊四邻“扯篇儿”时还就真打听到了被告人的新手机号码,与被告取得了联系。通话中,被告称可能723日晚上回家,老刘把这个信儿记在了心里。23日晚上8点,他再赴九百户终于见到了二被告。经反复做工作,被告痛快地在应诉手续上签了字。老刘还趁着这股热乎劲当场进行了调解,使双方“座窝儿”达成了调解协议。

——老刘会使巧劲。“你别看老刘五大三粗,大大咧咧的,办起案子来还真是透着股子内秀”,庭里的老彭笑呵呵地跟我说起了这样一件小事……那是在老刘审理张某芳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按诉状地址“出头岭镇朱官屯村”送达碰上“铁将军”把门,村里人说张某芳常年住蓟县城里“几窝”不回来一趟。给被告打电话又不接,但听到其彩铃中有“欢迎致电东方多彩广告公司,我公司质量上乘、信誉一流”一类的词句,老刘可走了心,马上让孩子们上网查,结果发现该公司地址就在县城内远景城小区。接下来的几个晚上,老刘一改往常走外环的固定“溜弯儿”路线,专门到该小区绕楼筒子踩楼边儿式的“转悠”,弄得小区保安差点儿把他当成重点防控对象。你还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辗转,老刘还就真找对了被告公司的门儿,而且凑巧作为担保人的张某芳的弟弟张某杰也在。经过现场做工作,兄弟俩同意履行给付义务,并同意简化程序。第二天一早,老刘立即与原告某农商银行的代理人取得联系,及时到场调解并最终达成协议,三件涉诉30万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就这样顺利调解结案。

——老刘没有信访。有句话说的挺有道理:“有信访并不一定就说明案子审得有问题,但没信访基本上就可以说案子审得没问题”。虽说法庭的同志们经常自嘲地说起自己审的案子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案子,既没有破产重组的错综复杂,也没有动辄百万的天文标的,更没有控辩双方的针锋相对。但就算是“鸡毛蒜皮”要想抖落利索、抹散干净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弄不好老百姓就得三天两头地再找你说道说道。老刘可没这个,调解也好、判决也罢,把理儿挑清、把话儿说透、把事儿砸实,就像老中医开方子,“吃去吧,包好”。

书记员小马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出头岭夏立庄村的李某夫妇有三子一女,老伴患脑中风后遗症瘫痪在床,由三个儿子每期一个月轮流伺候。中秋节那天,本该二儿子伺候,但是饭菜没有肉,老李头挺生气,当时砸了儿子的门不说,还气哼哼地到法庭把儿子告下了。老刘知道这事后二话没说,当即赶到二儿子家里。批评了老二媳妇对公婆照顾不周(二儿子外出打工),并从兜里掏出100元钱让老二媳妇赶紧去买些肉菜。看到老二媳妇抹抹答答走了,老刘转头又跟老两口说,今天啊,给二老补过“八月十五”,一会大家吃个饭,也算是“老二家”赔不是。李老汉欣然同意。饭做好后,老刘端上饭菜来到卧床的李老太面前,一边给老太太喂着,一边跟老太太讲今个儿就是补的“八月十五”的肉……。打那以后,双方再也没有找过法庭。

行将收笔,仍觉意犹未尽,试填词一首,以致老刘。

 

满江红

——致法官刘文

 

北望盘峰,烟林外,残阳如血。

一声啸,青藤老树,向与谁曳。

一十二载金戈舞,

二十七番政法结。

俱往矣,任发染银霜,西风烈!

 

皋陶志,真如铁;

锡五愿,向难却。

逞双足踏破州河星月!

三千铁案慰父老,

十万桑梓情真切。

有来生,

仍举金法槌,

为民决!

 

责任编辑:天津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