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读书的感觉………………………作者:李合
作者:李合   发布时间:2017-06-01 10:00:30 打印 字号: | |

眼下,能够静下心来读点书籍,还真的挺难。

    作为公务人员,睁开两眼,忙忙碌碌就是一天。手头繁重的工作压力,隔三差五的大会小会,这个检查,那个考评,各种活动等等,让人很少有空闲去读书。回到家中,琐事缠身,时间更是宝贵。吃完收拾完毕,身心疲惫,打开电视,躺在床上,边看边休息,不知不觉,睡意朦胧,读书的事情被搁置一边。随着年龄逐年增加,老眼昏花,没有多少兴趣再去开卷。日复月,月复年,日月年年,读书的事情总被各种理由和借口一误再误,让读书离自己越发遥远。

    养成的读书习惯,不会轻易改变。长时间不读书,脑子一片空白,似乎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前些时日,住了几天医院,躺在病床上有了时间,把过去一直想看而没有看的《红楼梦》终于读完。看完发现大观园中竟然没有如厕的地方,也许是江南多使用马桶的缘故,或是曹雪芹忽略了这个细节。名著毕竟是名著,如果都能够读懂,也就不会再有甄士隐、贾雨村言,也就不需要红学家的研究探讨了。

    自己读书不多,但读书时有个习惯,心不静不读书。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书读的肯定走马观花,理解和记忆都很肤浅。必须心无旁骛,心静如水,而且要如饥似渴,这样读起书来才能够入神入脑,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掩卷沉思,不懂不通的地方要反复阅读,读完一本书后才能有所收益。装腔作势,书翻着,眼看着,心里却想着其他,心不在焉,这样读书不如不读,读书要全神贯注。因而心不静时不读书。

    去年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有机会有时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学习时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也不是为任务而学习,更不是应付形势而学习,而是真心实意,认认真真地学,收获就很大很多。在讲话和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总书记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深刻了解,对各种问题的把握、高屋建瓴的分析和丰富渊博的知识积累以及深刻的思想精髓,总书记的儒雅风范和伟大形象以及自己对总书记的爱戴崇敬自然而然在心中升起、凝固。

    读书的感觉是苦中有甜,苦中有乐。

    书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随笔,有天文、历史、地理,有科技科幻、哲学法学、政论文章等等、等等,无所不包。而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可能如此广泛,选择有爱好兴趣的书,读起来容易,没有兴趣的就感到索然无味。有的书不管你有无兴趣,是否爱好,都应当去读,如同我们上学的时候所学的数理化文史哲一样,该学习掌握的东西必须要掌握。自由读书可以随心所欲,任由自己选择决定。读书,自己喜爱的要读,不喜欢的也要读。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总要不断地武装自己,丰富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发挥自己才华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和知识积累的贫乏。因此说,读书很苦。但是当你能够用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发挥你的个人作用时,你就体会到读书学习的甜头和乐趣。古人头悬梁,锥刺股,映雪偷光的精神确实值得今人学习。在世界各国,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是很低的,也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央视举办的书写大会,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和开展的全民读书活动,都很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在自觉的读书中尝到了甜头,增添了乐趣和快乐。从读书,到写稿、写书,从文学爱好者到诗人、作家,感到欣慰和自豪。但也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和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

    书,读的越多,越感到自己原来如此孤陋寡闻,如此无知,也就越想弥补自己的缺憾,越想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人,不可能是全才和天才,不学习就什么都懂。人的绝大部分知识来源于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当然也包含自身的聪慧、悟性和超强的记忆。如今是互联网+时代,网络如同聚宝盆,只是人们根据个人爱好和需要在获取不同的宝贝。过去,书相对较少,读书的渠道也很窄。如今阅读的渠道很宽,想读什么书,书店有的是,网络方便的很,关键是人们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读书的精神和氛围大不如前。

    读书的感觉真好。

    读书不是作秀,不是一种姿态,也不是一朝一夕,是一生一世,是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浪漫,一种惬意。万籁寂静时,沏一杯浓茶或煮一壶咖啡,台灯下伏案读书,或是半仰半坐在床,捧一本诗书,仔细品读,汲取营养的甘露,充实丰富自己的世界该是多么幸福啊。在浩瀚的书的王国里寻找颜如玉、黄金屋,在勤奋中寻找书山的路径,在刻苦中寻找渡向学海的扁舟。“腹有诗文气自华。”当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时,你的气质才华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读书是一种高尚的享受。与书相伴,与书共语,在物欲横流,红尘滚滚的天地间,留下一片宁静的空间,在平仄中,在字句里寻找共鸣,寻找答案,寻找梦境,寻找翱翔的翅膀那是多么的惬意呀。

    读书的感觉真的很好。

 

联系人:天津铁路运输法院  李合

 

电话:13702177769

责任编辑:天津高院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