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指尖上的传奇……………………作者:柳含烟
作者:柳含烟   发布时间:2019-03-05 16:36:34 打印 字号: | |

静。

静得似乎一朵羽毛从空中飘舞,都会擦出声响。

一个人,走在算盘博物馆里。

上千把算盘,有序摆放,集体缄默。太阳照进来,赶走室内的寒气。曾几何时,口诀朗朗,珠算的噼啪声,散落在少年的时光里,竟这么快变成了时间的遗产,被有心人收藏展览。

算珠上,沾着岁月的风尘,落满厚厚的包浆。是怎样的一双手,拨弄怎样的一种生活,让一把算盘,沉甸而厚重?是怎样一个人,经营怎样一段人生,算盘声里,又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

我需要答案。

在岁月的流逝中,一盘小小的珠算,深藏着一种摄魄的力量,一种神秘的律动,方寸之间,可听风雨,可见日月,可览乾坤。串串算珠,像一双双幽幽的眼睛与你对视,不禁让人怦然心动。

第一个把珠子想象成数字的人,第一个让算珠能退能进的人,第一个听到算珠相碰发出噼啪声音的人,传说是西施这位美人。吴国大败,她和范蠡泛扁舟遁于湖上,在太湖边落脚为生,为了范蠡有条不紊地经营,她把攒好的泥球穿起来,制成算盘,帮助理财。玉手纤纤,拨响算珠,算盘也就有了美丽的传说。而上世纪70年代,从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出土了90粒青、黄两色陶丸算珠,自此珠算的起源可追溯到西周时代。

汉徐岳在《数术记遗》中首先提到了珠算,说它“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也”。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共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別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

锯木为框,削木成珠,下珠作一,上珠当五,我们的祖先,用手指与算珠交谈,手指的温度传给了算珠,粒粒算珠被注入了暖流,进退之间,噼啪声里,生活如流水一般淌动起来。

算盘的出现,结束了人们扳手指、摆树枝、垒石子和用结绳的方式进行计算,轻巧的的算具,是音乐,是艺术,是祖先智慧创造绽放出的花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阴阳,生命肇始于两仪,继之生出四象,四象生出八卦,八卦又演绎出六十四卦,四季与日夜的交替,太阳与月亮的徘徊,像风中的流云,水中的流沙,破土的竹笋,生生不息。无穷的变化,让数学产生了流动的美,祖先借算珠推演造化的山川,轰鸣的宇宙,智慧的心灵,美在流动的数字中变换着。风雨千年,不改初始的模样,噼噼啪啪的算珠声,穿越一个又一个世纪,声音始终清脆如初。一种发明,打开一扇文明之窗,每一代人都能透过这扇窗,发现迥异的风景。

常说世事如棋,棋子散乱,闪转腾挪,总会出现乱象。算盘,将珠子串在一起,用框子框起来,数字不乱,日子就不会乱,拨弄算珠如拨弄光阴,计算经营收入如计算生命支出,时间不老,算珠一天天被磨圆,人生得意时九去一进一,失意时二下五去三,知进退,善取舍,生命哲学,也有了缜密的计算。

每一把算盘,都蕴含着太多的传奇,显现着时间的质感,洗不掉的沧桑,千年沉淀,它有了永恒的生命,成为永远的艺术。没有推算精准的数学,不可能有日新月异的科学,没有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就不会有现代化的今天。

传统的计算工具------算盘,成为了文化的遗产,这是科学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新科技的换代,是智慧攀着传统的臂膀,超越创新抵达新的制高点。尽管,少年时学过的珠算口诀还能依稀背出,新生儿抓周时还是必备之物,珠心算还在小众范围里传播,但时代不可逆转的运行,人类每时每刻都在与历史告别,历经千年之旅的算盘,成为了文化记忆,走进了博物馆。但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作为,开创自己的时代,现代人会走得更坚定,也会走得更远。

20131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算盘”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算盘,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是中国的文化,同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有人说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良心”,共同珍藏这份美好的文化记忆,一同进步,离不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漫步在算盘博物馆里,我听到有人将算珠拨响,声音清脆、嘹亮,刹那间,一室的寂静被打破了。

责任编辑:宗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