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玉润东方………………………作者:柳含烟
作者:柳含烟   发布时间:2019-04-29 17:04:33 打印 字号: | |

 别了杭州西湖,只十几分钟车程,便是江南常见的丘陵,虽是深冬,天气蔫冷,眼睛总是绕不开山坡上丛丛浓绿。乡间土路,曲曲折折,布满辙痕。散落在路边,稻田里的古陶片,弯下腰就能随意检拾。古代先人遗址,星罗棋布点缀在这片土地上,穿行其间,时间,似乎要将我拉回到远古,又似乎将我定格在远古与现代之间。

这里就是被列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源头的良渚文化遗址群。

东苕溪潺潺流动,蜿蜒向东。从气势恢弘的宫庙遗址,到河流穿行的水乡村庄;从高大规整的方形祭坛,到特意营建的贵族墓地及密集布设的贫民坟区,还有大量出土的稻谷、玉器、刻纹黑陶、竹编器、漆器和丝麻制品,让我一下子推开历史之门,回到五千年前。这个神秘的古都邑,忽然变得可以亲近和触摸,透过飘渺的表象,不停地闪动着先人温情有趣的生活片段,仿佛我已悄然走在良渚先民的古道上,呼吸到那时湿润的空气,倾听到他们的笑声和喧哗声。

良渚博物馆里,布展着为数众多的古玉器。良渚先民们“唯玉独尊”。玉,也已超越其自然属性,浓缩成“山之精英”或“山之精灵”,赋予其深刻的内涵,深入到人们的心灵,寄寓着人类的情感与想象。历史,在某一时间点上,总会出现某种巧合。正当良渚先民们的玉文化攀登上新的高峰的时候,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内蒙古红山的先民们也创造了红山文化,其独特的玉文化也走向了极致,如精美绝伦的大形“C”形龙、玉猪龙等。南北两方,各自扯出鲜艳的文化旗帜,遥相呼应,猎猎不息。

《说文》云:“玉,石之美者”。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会像华夏民族那样,将思想、情感和品行寄托在温润的玉身上。瞩望五千年前的岁月,喧嚣早已归于宁静,留给我们的,是给心灵找一个位置,端坐、思考或是聆听,接受历史的启迪。

凡是与心灵交流过的事物,都会染上心的灵性。美玉,吸收了月亮的魂魄,经玉人之手雕琢,越千年微笑如酡。沁色郁郁的玉琮,“神徽”上的一对大眼睛,从诞生时起,开始了对时间和生命的考问,它永远在寻找一双知己的眼睛,让灵魂契合,让生命图腾,默问茫茫宇宙,谁主沉浮?遥想当年,篝火摇曳的傍晚,流泉响溪之畔,玉工抚摸一块璞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屑落地,方寸之间,线纹繁缛、纤若毫丝,手掌上的暖流,遍流玉身,宝玉通灵,等来了涅磐的机会。于是,一个生命被创造,它行走人间,以奇妙的魔法力量,让人听到天外的声音。

天圆地方。天,赐我雨露,地,贻我稻蔬,祖先,荫泽我子孙。天人合一,物我互渗,以类相感,避祸佑福的人生景观,让先人借玉石给生命找到了寄托。玉通天地人神,神秘的“神徽”里,寄宿远古的灵魂。五千年星河频转,五千年土埋玉魂,一经出土,温润如昨。

黄土有情,将一件件玉器悉心收藏,在空守五千年的大寂寞后,古玉已有了永恒的生命,永恒的艺术。在与泥土的结合中,与时间达成了和解,生出美丽的沁色,不管是血沁、尸沁、还是土沁,那是自身的升华,也是对千年前岁月的追忆。我想象着,古玉在时间的长河中,如何等待一双手将它轻轻抚摸。想象着,先民们齐聚祭坛之上,向天地跪拜,用苍璧礼天,用黄琮礼地,用青圭礼东方,用赤璋礼南方,用白琥礼西方,用玄璜礼北方。古老的咒语传播开来,在与神的对话中,平息心头的伤痛与无奈,祈求祥和与安宁。祭祀后,神秘的舞蹈,打破夜空的清寂,粗放的歌声,响彻四方。

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祖先肯定有过痛苦,有过满足,在走过茹毛饮血、凿石取火的年代,敞开心灵,撩拨心智,让玉通灵,在一次一次的血与火的洗礼中,伴随整个民族从远古走进现代文明。

玉,像石头一们坚硬,像水一样晶莹,像血一样流布着人的精气,暗示光洁、温润、坚固、永恒,隐喻美丽、年轻、华贵、健康、道德清净和灵魂永生。在良渚,我的遐想一直荡漾着,可以从任何一个细节,肆意于可以延伸的地方。万事万物,都会有一个或漫长或短暂的过程,当玉走下神坛,走进世俗后,残花落尽,冰凌初融,价值会再一次重估。

中南美洲连续三千年的玉文化,在十六世纪被西班牙入侵者毁灭性的断送,只有文明连续不间断的中国,才真正拥有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的玉器文化。一方和氏璧,传世一千余年,从一个帝王之手转到另一个帝王之手,争夺中,有沙场的硝烟,也有宫廷的宁静,直到五代后唐,随着末代皇帝李从珂宫中自焚,而香消玉殒,才完成了它最后的宿命。

孔子以玉喻人,在对玉石的观察中悟出儒家的道德伦理,赋予玉仁、智、义、礼、乐、忠、信、勇、洁、德、道等十一种品格。他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比德于玉。”古老的玉文化,被孔子重新解读,并给予了新的生命。在东方儒教的大氛围里,玉已不再是神器,而是君子灵魂的凝结物,散发着士人知识分子德行的浓郁香气。玉之德,即人之德;玉之操守,即人之操守,用玉的标准,界定厘清君子与小人。倘人人佩玉,人人都是君子,这该是他苦苦构想的理想国。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君子品行与玉之特性完美结合的词句,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人们行为处世反复课诵的金科玉律。五千年间,是人给玉予生命、魂魄,又是人将它从神坛引领到人间。用它鉴照人的美丑、得失。

玉出昆冈,蓝田玉香,是大自然的造化,以水样笔墨,绘石之璀璨,玉的精神,如丽日行天,驱走黑暗,永远将人类心灵朗照。

良渚沉寂。先民的生命枯竭了,往事却活下来。一件件玉器,是他们创造绽放的花朵,后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地收获着颗颗精神果实。

在良渚,我被五千年前的美玉吸引,透过一枚枚玉器,感受远古时代的人间气息。玉,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如今玉石仍在信守着它的使命。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分别镶嵌着与金、银、铜牌色泽匹配的白玉、青白玉和青玉三种不同材质的小玉璧,这种“金镶玉”的格式设计,正是在于强调“君子比德于玉”的中国人文道德传统与国际奥林匹克精神的有机结合。将美玉亲和、中庸、和谐的新理念,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玉润东方,德赢天下。

责任编辑:宗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