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件快报
一场调解,弥合父女42年亲情裂痕
作者:范文澜 李小芳 邓琼   发布时间:2019-06-13 09:23:36 打印 字号: | |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很多孩子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然而有些人的童年却没有那么幸运。“在我的记忆里,我爸从来没有抱过我。小时候我只知道爸爸不喜欢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李芸(化名)哭着对法官说。

  李芸今年42岁,是津南区法院审理的一起继承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在母亲去世后的第18天,李芸一纸诉状将父亲起诉至法院,要求剥夺父亲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

  “李芸起诉要求剥夺父亲遗产继承权时,态度非常坚决,她一分钱都不想给父亲。”承办法官朱晓辉说。

  “独生子女与父母因继承纠纷起诉的情况确实比较少,是什么矛盾让这对父女最终闹上法庭呢?”法官助理邓琼道出了心中的疑问。

  遗产继承背后疑团重重

  带着同样的疑惑,法官将父女二人约至法院分别了解情况。法官发现,这场遗产继承纠纷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母亲去世了,李芸在悲痛之余,对父亲的怨恨与日俱增。李芸说,在母亲生前,父亲曾有过一个“离奇”的想法:他和母亲离婚,让母亲净身出户,他再与保姆结婚,然后他和保姆两个人共同照顾母亲。父亲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竟是因为想“省保姆费”。这个想法在李芸的强烈反对下没能实现。然而,几个月后,病情一向稳定的母亲却在保姆的照料下窒息身亡。

  父亲前后不一的证词,以及他同意尸检不是为了查清母亲的死因而是为了证明保姆的清白。这一切让李芸充满怀疑和气愤。

  然而,在父亲看来,妻子刚刚过世,女儿就忙着起诉争财产,难道她眼里就只有钱?而且,有一个疑惑埋在李芸父亲的心里40多年了——李芸究竟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种种矛盾、疑惑横亘在父女俩之间,终于在一场争执后,彻底爆发。

  对于法官来说,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疑团,那就是被继承人生前是否订立遗嘱?李芸父亲向法院提交了一份遗嘱,但李芸说,这份遗嘱上书写的时间是母亲发病住院期间,当时母亲已经无法正常表达,更不可能写遗嘱。

  父女俩为何水火不容

  案件疑点多、矛盾冲突大,为了顺利调解,法官决定进行走访调查,进一步了解情况。

  从李芸母亲的死亡问题出发,法官前往当时立案调查的派出所详细了解情况,之后分别询问了李芸母亲的妹妹、照顾母亲的保姆,走访了周围了解情况的邻居。同时,法官与李芸母亲的主治医生取得联系,了解遗嘱订立时李芸母亲的精神状态及表达能力。

  经多方了解,法官发现李芸对父亲的控诉并非事实,而是源于猜忌。多年的隔阂已把这个家庭的情感基础彻底消磨殆尽,父女关系十分敌对,调解成功率很低。面对这种情况,法官决定在调解中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

  调解中,法官和心理咨询师发现,父女俩之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互不信任。在这种状态下,两人关系非常紧张,调解现场双方情绪几度失控,几乎不可能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共识。双方争执不下,调解工作陷入困境。

  埋藏心底多年的怀疑

  心理咨询师韩金决定分别给双方进行心理评估和辅导。在对李芸的测评中,心理咨询师希望通过沙盘测试来探寻其内心真实想法。

  通过李芸对沙盘的摆放,心理咨询师发现,她内心对于家庭温暖和父爱有着强烈的渴望,并且对自己与父亲的血缘关系没有丝毫怀疑。

  相反的是,李芸父亲认为自己70岁了,“没有一个亲生子女”。这导致他对养老缺乏安全感,这也是他誓死守护财产的原因。

  父亲对于血缘关系的质疑,正是父女间互不信任的根源所在。“它是很早被埋下的一颗种子,在这40多年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他对血缘关系的质疑,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会影响他的判断和抉择。”心理咨询师说。

  调解找到关键突破口

  为了解开父女俩的心结,尽量化解双方矛盾,法官在征得父女俩同意后,决定给双方做亲子鉴定。“这份鉴定结果将成为本案调解的关键突破口。”法官说。

  最终,鉴定结果显示双方存在亲子关系,法官将鉴定结果告知李芸父亲。短暂的沉默后,李芸父亲失声痛哭,“我终于有个孩子了”,并抱着妻子的遗像连声说“对不起”。此时,李芸也说出了心里话:“你养了我40多年,不管以后怎样,我都不可能不管你。”女儿的话让父亲心里踏实了很多。

  事情出现转机,法官趁热打铁,给双方理清了案件的法律关系。在关系缓和的前提下,法官继续做调解工作。

  法官对李芸父亲说:“你女儿从来没有怀疑过和你的关系,而你从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怀疑她的身世。在生活中,你的怀疑和不信任被有意无意地投射到女儿身上,这对她很不公平。”

  对于女儿,法官劝解道:“父亲对你有养育之恩……希望你们双方以亲情为重,互谅互让。”

  经过法官的耐心劝说,案件终于达成初步调解意向。“李芸,和老爸吃顿饭吧。”这时,父亲给了女儿一个迟到了很多年的拥抱。

  “起初他们的关系是一个原点,到后来关系日益恶化,二人相背而行,越走越远。作为家事法官,我们努力做好调解工作,或许无法让他们回到原点,但我们尽力让他们转过身来,在今后的路上相向而行,越走越近。”朱晓辉法官在调解结束后,说出了一名家事法官的心声。
责任编辑:马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