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上午,住在北京通州的一对母女通过互联网开庭连线南开法院,表达了内心的激动与感谢。二人是南开法院办理的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涉案集资群众,此案共造成177名集资群众高额经济损失,经过南开法院执行局特执团队及办公室财务人员共同努力,1900万元执行款于日前全部以银行转账形式发放完毕,177名集资群众终于可以安心过年了。
多方协调 挽损1900万元
上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于2020年9月审结。经查,被告人叶某华不断借新还旧,并将集资款转移使用,其中1900万元投资到了唐山市某加油加气站。2020年10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官陈振平通过电话、函件,多次与该站负责人沟通,痛陈利害、释法明理,经多方协调努力,最终说服该站负责人予以全额退还,为集资群众挽回损失1900万元。
创新改进方法 优化细化服务
涉案集资群众多达177人,各自涉案金额也从几千到上百万元不等,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及时稳妥完成款项发还工作,考验着特执团队的每名干警,发款方案也几经修改。为避免人员聚集,一改从前大规模现金现场发放形式,特执团队优化信息采集类别,采用流水线式接待,保证每次接待1人,每次平均用时不超过5分钟,并提前将需要提供的材料表格化,将群众可能存在的问题话术化,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和确保程序完整的双重前提下,提高效率。
“云”开庭让“一个也不能少”
经过核查,仅余4名集资群众无法到院配合信息核查,其中赵某园居住在河北省邢台市,执行法官与其取得联系时,正逢当地疫情严重时期。而李某霞因损失集资款100多万元,深受打击、一病不起,被女儿赵某接到北京通州照顾。集资参与人马某系本市某公司派驻内蒙古某项目施工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异地过年号召,主动请缨留守工地,因此这4人短期内都不会回津。
2月5日上午,南开法院运用互联网庭审平台,核实4人身份、阐明案情并确认发款信息。同日,执行办案人员会同财务人员,按照事先核准的信息,将1900万元通过银行转账分别发还177名集资群众。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南开法院充分运用执行信息化手段,借助网络、微信、电话等平台开展“云”执行,不断加强智慧执行战斗力,跨越距离、地域限制,减少流动不聚集的同时,为当事人节省了时间,节约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