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包津燕:用信念守护心中的天平
作者:吴玉萍 吴蝶   发布时间:2022-04-28 15:04:15 打印 字号: | |

法庭之上,国徽之下,有一位这样的人民法官,她用信仰守护心中天平,用初心维护公平正义。她是包津燕,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北塘中关村中心法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作为一名有20年党龄,30多年审判实践的女法官,包津燕深深体会到:想当好法官,就要有一颗为民心。

2021年5月包津燕日常阅卷工作照

自1990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包津燕扎根审判一线,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每一起司法案件中。从法庭的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一路成长为副庭长、庭长,并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法官”等众多荣誉称号。


扶危济困的“包姐”


与包津燕接触过的人,都不会忘记她那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包姐”是无数当事人对她最亲切的称呼,也是无数人的心灵驿站。有一个案件的当事人由于毁容,丈夫离她而去,一度失去生活信心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十年间,每当失意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包津燕倾诉。每次,“包姐”无论多忙,无论几点,都会耐心地听她说完,“包姐是能够倾诉的那个人”。

“妇女、儿童、老人本来就是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爱与呵护。我也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将心比心。”这是包津燕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曾审理过一名体弱多病、无儿无女七旬老太太的离婚案,调解失败,原告坚持离婚,老人无奈只好同意离婚。“如果只是简单下判决,很容易,但我心里过不去那个坎儿,大娘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包津燕无奈地摇摇头,“每个案件,我都尽力调解,哪怕写好判决书,我还想最后再试一试。但有的时候确实感觉力不从心,如果实在调解不了,也只能想想怎么才能权衡好。”为了安置好老人接下来的生活,包津燕反复给大爷做思想工作,最后,大爷提供了一笔足额的生活费,将老太太送到养老院,让她安度晚年。

滨海新区某村曾发生这样一起案子,一名9岁男孩被邻居周某杀害。被害男孩的父母强烈要求严惩凶手,为儿子报仇。然而周某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不负刑事责任。悲愤之中,男孩的父母不肯火化儿子的遗体,并提出50万元的赔偿。“事实清楚,判决容易,但周家一贫如洗,周妻悄然躲避。赔偿款若不到位,将无法抚慰男孩父母的伤痛,更有可能引发其他悲剧。”包津燕看着手里这件棘手的案子,决定要去村里多了解了解情况,后来得知,周家兄弟姐妹众多,从小失去父亲,周某作为大哥承起重担,为几个弟弟妹妹吃了许多苦。于是包津燕找到周某的弟弟,但对方表示哥哥犯罪与己无关,不同意赔钱。有时候,案件的“事了人和”除了推心置腹地与当事人交谈,还要找准对方心里的症结。包津燕就从他们一家人小时候的事谈起,最终用亲情打动了对方,周某的弟弟妹妹最终自愿替哥哥偿还了这笔良心债,一场即将激化的矛盾就此平息。


爱跑现场的“包姐”

2011年8月棉田勘验


熟悉包津燕的人都知道,平时去法庭找她,不太容易找得到,“她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她现在的法官助理白海戎开玩笑地说。

2010年,还在滨海法庭的包津燕审理了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这起案件丰富了调解手段,创新了调解方式,让她也彻底转换了调解思路。原、被告两家承包地相邻,又是同村邻居,关系一直十分融洽,但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儿让两家人红了脸。

那年夏天,被告在自家高粱地喷洒除草剂时,正赶上刮起东南风,除草剂不免刮到了原告的棉田,导致棉花减产。几经交涉无果,原告起诉,要求被告赔偿损失25000元。“眼看到了棉花收获的季节,如果耽误了采摘,双方损失将会进一步扩大,一定要尽快解决纠纷。”这是包津燕闪过的第一个念头。由于棉花的减产量无法确定,同时面临长时间的鉴定周期以及高额的鉴定费,原告表示无法承受。包津燕二话不说,请来了农委和农林局的相关技术人员,一起到受损的棉田查看减产情况,随后组织双方到村委会调解。由于双方始终无法对减产量达成一致意见,她最终打破“损失多少赔多少”的常规调解模式,提出将受损的30亩棉花全部归被告采收,并由被告给付原告30亩棉花款的调解方案。由于双方都是棉花种植户,对于30亩棉花,在正常情况下的收成,心中自然有数,此方案使原、被告顺利达成了调解,并在短短几天内履行完毕,两家人又重归于好。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何况我们是法律的维护者,女法官具有与生俱来的温柔和善良,要更加耐心、细心,通过审理的每一件案件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包津燕说。

这么多年来,包津燕的脚步遍及了全国各地。山东人老孙借了10万块钱买了一辆二手自卸车运土方挣钱,可没想到,债没还清就出了事故。作为事故主责一方,他被对方告到了法院要求赔偿。老孙想着自己无权无势又是外乡人,觉得法院肯定判决自己赔钱,吓得他索性躲回山东老家,拒不参加庭审。包津燕接手案件后,立即启程前往山东,辗转找到老孙。

见面之后,包津燕一句“老孙大哥”,让老孙又是意外又是感动,顿时对这位和蔼的女法官有了亲近感。攀谈中,包津燕得知,老孙的家庭负担很重,上有80多岁的老娘,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媳妇身体还不好,日子过的很艰难,这让包津燕唏嘘不已,她一边耐心地听着老孙的诉说,又细致地释理说法,在她的反复工作之下,老孙终于同意回津参加庭审。但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得知自己将要承担13万元的赔偿后,他一时又无法接受这个结果。随即,老孙表示自己没有钱,惟一能换钱的就是这辆车,便提议用车抵债。

包津燕首先说服原告同意老孙先赔3万元,剩下的分期赔偿,然后找到老孙,为他算了一笔账,“你要以车抵债,看上去好像不用借钱了,可以后的日子靠啥过呢?再借十万块去买辆车?那不是难上加难吗。如果你借些钱,把车提出来投入运营,至少以后还有过好日子的希望呀!”入情入理的分析听得老孙点头称是,最终想办法凑齐了首期赔偿款。


追本溯源的“包姐”


2016年3月,包津燕离开了奋斗了17年的滨海法庭,来到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法院工作。正巧赶上庭里梳理案件,其中有一件十分棘手的继承纠纷,这个案件分别由津沪三家法院移送过来合并审理,继承人涉及新西兰、日本、香港等地居民,其中除了被继承人的父母以外,还涉及经过内地登记结婚或境外注册结婚的配偶三人,婚生子一名、继子一名,另外有两名非婚生子女。被继承人的遗产仅已知的就分布于京、津、沪、鲁四地,二十多套房产,市值高达上亿元,此外还涉及公司、投资以及海外资产等财产,案情十分复杂,案卷装了满满一大箱子。当时庭里都是年轻的法官,经验不足,于是包津燕主动请缨,但此时案件审限已不足俩月。为了熟悉案件,那段时间她通宵达旦地阅卷、整理卷宗、梳理遗产线索、核实财产,找当事人和曾经的承办人了解情况,将各种程序理顺。

当事人除了被继承人的父母在本地,其余均在外地,尤其在国外的当事人,来回一趟要花上几万元的费用,为了不让当事人多跑路,包津燕组建了微信群,通过线上进行庭前证据交换,在庭前做好充足准备,随后用两天的时间将该案庭审完毕,实现了让当事人只跑一趟的承诺。


开拓创新的“包姐”


2017年,包津燕转战专门审理知识产权的北塘中关村中心法庭,截至2021年,共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534件,每年结案近400件,结案率达95%,调解结案率达70%以上。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北塘中关村中心法庭案件涉及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互联网电视及影视剧盗播、知名文学作品网络侵权、国内外知名品牌及商标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在负责滨海新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几年里,她一如既往地恪守笃信法治、敬畏法律的信条,几年间审理的千余起案件均得到各方的高度认可。

“我也挺怵头的,审了这么多年的民事案子,突然要审知识产权类案件,感觉像跨界了一样!”包津燕虽然这样说,却加紧了对知识产权审判业务的钻研。在案件审理中,她积极探索调解规律,创新和完善调解方式,以调解促合作、促发展,妥善化解了大量知识产权领域的矛盾纠纷。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有很多文化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情况多。“网络已成为知识产权侵权的高发地,线上侵权行为更易实施、更隐蔽、更复杂。”包津燕肯定地说,“无论知产案件如何变化,回归本源,落实精细化审判才是基础。”

2021年初,园内一家公司的作品受到侵权,向北塘中关村中心法庭提起诉讼。由于作品发布在网上,传播阅读量大,侵权行为晚一天处理都会给权利人带来更大损失。“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证据材料多,取证时间、审理时间相对较长。侵权人往往就是利用这个时间段,通过降低注册资本,走破产程序等手段逃避法律责任。”包津燕介绍。该案原告方则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预期。

为了让该案权利人的义务及时得到维护,包津燕和团队加班加点分析案情、梳理问题。主攻民事案件的包津燕一边自学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一边向专家请教、反复研究。把案件的平均审理时限从半年压缩到了50天,及时遏制了侵权行为,权利人也及时地获得了相应的赔偿。

在滨海新区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75%以上是网络侵权案件,当事人多在异地,诉讼成本高。如何提高知识产权审判效率,摆在了包津燕的面前。她的任务,唯有借鉴、创新、突破。

为此,在滨海新区法院党组的支持下,包津燕带队到北京、杭州学习先进经验,率先运用互联网在线庭审方式审理涉网知识产权案件,建立起天津市第一家互联网在线庭审诉讼平台,形成和完善了滨海新区法院特色的互联网在线庭审规则,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据包津燕介绍,近3年来,滨海新区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占到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将滨海新区作为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

“包庭长在工作中特别地拼,平均的下班时间每天怎么也得到晚上9点,每天都这样。”白海戎感慨,“跟着包庭,亲身经历审判工作的全过程,更加深刻地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真可谓受益匪浅。”

“加班不是个好习惯,可是判决就要一口气写完,要不然灵感就没了,有次为了个判决,我三天三夜住在单位没回家。”包津燕就是这样一位执着狂热的法律人,为了案件立得稳,加班连轴、学无止境;为了证据确凿,风餐露宿,长途奔波;为了公平正义,废寝忘食也要拼尽全力。

2020年3月,在一起知名车企所涉及的“拼装车”出口侵害商标权案件中,国内尚未有先例性判决,包津燕立足审判实践,多方查找资料、审慎分析论证,通过引用新思路,有效界定了二手汽车商标权保护的范围,取得了高质量审判效果,保护了我国汽车出口企业的境外合法权益,维护了我国汽车出口企业的国际形象,为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坚实司法保障。网络不是法外之地。2020年底,她审结的一起“违规提现红包”案,通过OpenID锁定被告身份,为当事人在无法获知侵权人真实身份时成功维权提供了良好范例。

2022年2月,为以最快速度制止冬奥会侵权知产案件,维护冬奥会赛事节目的时效性,确保健康有序传播,包津燕带领团队加班到凌晨2点,24小时内作出完成首例禁止盗播冬奥会赛事节目诉前禁令。

“我和包青天五百年前可是一家,咱这当不了‘青天’,怎么也得使使劲当个好法官!”包津燕说。现在,她依然奋斗在审判工作一线,用责任与担当在法官这条路上继续书写人生。

 
来源:中国审判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责任编辑:杨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