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位于天津市西北部,是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的中心点,京津冀三省市的交汇点,素有“京津走廊”“京津明珠”美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核心区和“桥头堡”,共下辖29个镇街,区域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3.84万人。武清区人民法院设立14个人民法庭,均匀分布在各镇街,打造“重心前移、上下贯通、城镇一体、便民利民”的司法服务网络,深入参与区域治理,服务保障乡村振兴。2022年以来,人民法庭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0695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的59.08%;审结7730件,结案率达72.28%,占全院民商事案件的63.58%。
全流程优化
打通诉讼服务“肠梗阻”
“人民法庭对于社会基层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武清区法院各法庭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原则,握紧便民利民的‘指挥棒’,担当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的‘桥头堡’。”日前,武清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雪春在该院召开的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工作推动会上表示。
人民法庭是法院审判体系的“神经末梢”,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武清区法院采取了一系列便利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治理的程序性措施,致力于打通“最后一公里”,人民法庭受理立案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群众开车到院本部最少20分钟,长了得50分钟,再加上排队等待,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走完流程,至少都得多半天。现在立案对我们来说一点不复杂,只要当事人带齐材料来到法庭,我们在电脑上操作一下就好了。有时候立完执行案子我们当场给被执行人打电话,他们马上就能履行,群众挺满意。”河西务人民法庭法官助理王贵民说。
武清区法院现已形成以立案庭为中心,靠近北京的河西务法庭和紧邻廊坊的汊沽港人民法庭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的民商事立案格局。在执行立案工作中,形成以立案庭为中心,13个人民法庭覆盖全域的执行立案网络。据统计,各法庭诉讼立案平均时间在20分钟以内,执行立案则短于10分钟,立案时间大幅缩短。同时,武清区法院公布了全院各部门的联系方式,方便群众电话预约。自全面铺开人民法庭立案以来,武清区法院各法庭受理执行立案542件,诉讼立案252件,累计接待法律咨询830余人次。
与此同时,武清区法院改革立案分案机制,将14个人民法庭分为南、北两个片区,除家事、排除妨害、相邻关系纠纷案件就近办理外,其余案件在所属片区法庭各法官之间随机分配,在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的同时,有助于实现法官人案配比、结收案比例的相对均衡,从整体上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实行串案集中审理,统一案件裁判尺度“度量衡”,根据案件性质、社会效果等因素,将系列串案分配到同个人民法庭进行集中审理。目前,武清区法院将8类串案147个案件分到8个人民法庭集中审理,打通了以往系列案件随机分配,裁判尺度不一,关联案件相互等待的“堵点”,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
立案速度快,审判进度也得能跟上,武清区法院“软硬兼顾,双管齐下”。全力抓好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建成3个诉前调解室、5个智能科技法庭、21个互联网法庭、35个科技法庭,实现讯飞庭审语音转写系统全覆盖,所有人民法庭均能够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和网络直播,满足线上线下、调解审判多功能需求。抓好专业化审判团队建设,成立开发区人民法庭,集中审理劳动争议、劳务合同、劳动合同、确认劳动关系案件;重组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审判第三庭,调整民事审判第二庭受案范围,使法官办案精力和业务学习时间相对集中,实现审判资源的合理优化。
案件审完了,执行还得有保障。为了维护生效裁判文书的权威性,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武清区法院力求兼顾公正与效率,实现审执衔接“无缝隙”,尝试推行执行通知前置程序,提高执行效率。目前,武清区法院各人民法庭已有3000余件民商事案件适用执行通知前置程序,执行案件结案率同比上升11.53个百分点。
“武清区法院14个人民法庭中有11个是乡村法庭,各个法庭在不断完善细节、优化程序的同时,还努力找准审判工作与乡村建设的结合点,递交助力乡村振兴的法庭答卷。”武清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会民介绍。加强涉农案件审判,锚定农村产业发展振兴,武清区法院各人民法庭积极参与武清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清理工作,稳定农业发展根基。化解基层矛盾,各人民法庭依法审结家事、邻里纠纷案件等2154件,培育、塑造美好乡风。妥善审理环境保护案件,让乡村“颜值”再上台阶,各人民法庭依法审理农村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案件265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助力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
多方位联动
构筑源头解纷“同心圆”
“武清区法院人民法庭的一系列举措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像妇女儿童保护方面,我所在的镇上一位大姐遭遇家暴,想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让她去公安局,她说得看孩子,没时间。咱们法院了解情况以后立即开通了绿色通道,当天就把人身安全保护令给开出来了!”提到人民法庭工作,武清区陈咀镇妇联主席王昕赞不绝口。
良法善治,不仅需要对法律的严格执行,还需要对情理的深刻把握。解决纠纷,既可以“对簿公堂”,也可以“群策群力”。武清区法院以诉调衔接、搭建平台、主动“送法”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盼和需求。
武清区法院充分运用14个基层人民法庭的优势,用耐心和责任心,对既存矛盾纠纷“釜底抽薪”。从2021年1月至今,武清区法院各人民法庭共调撤案件4246件。其中,石各庄人民法庭集中调解的170件车主群体经济纠纷案,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立案、审理、调解、结案、银行划拨款项以及保管款发还等事项,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面对多发、常见、类型化的纠纷,武清区法院主动“前伸触角”,探索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的“同心圆”。发挥乡村优势,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加强与各乡镇街道妇联、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的协作配合,指导街道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打造党委领导、法庭主导、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乡村调解工作格局。与区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妇联、网格化管理中心等多家单位建立调解与诉讼对接平台,各人民法庭均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对接基层解纷力量,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引导人民群众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探索具有乡村特色的“法庭+村委会”“法官+乡村干部”解纷模式。在家庭、邻里、土地纠纷等问题上,由“知根知底”、经验丰富、威望较高的老党员、村干部讲事实摆道理,由承办法官释法明理,分工协作,让邻里乡亲握手言和,维护乡村平安稳定。
武清区法院还通过让法官走出去,把法律送出去,筑起维护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防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出发点,成立驻区工商联“法官工作室”,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多元、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以防患于未然为着力点,对尚未形成纠纷但具有潜在风险的问题,向乡镇、社区提出法律风险研判意见;对审判、信访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如汊沽港法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曹子里镇辖区内存有疑似违法建筑,及时向曹子里镇政府发出司法建议,积极帮助党政机关等堵漏洞、防风险、建机制。截至10月,武清区法院2022年共发出司法建议15份。
为充分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及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武清区法院各人民法庭主动开展心理疏导、走访调查、案后回访。徐官屯人民法庭在审理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件过程中,对未正确履行监护职责的监护人发出全区首份《家庭教育令》,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2021年以来,各人民法庭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8份,给予群众对家庭暴力说“不”的底气。
智能化驱动
探索提质增效“新路径”
在人民法庭的日常工作中,庭审记录较其他工作而言耗时较长,排期又集中。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深入,为了提升办案效率,无书记员庭审记录模式应运而生。
2021年11月,武清区法院成为全市两个无书记员庭审记录模式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徐官屯法庭、大碱厂人民法庭被选为试点法庭。无书记员庭审记录模式可以将书记员、法官助理从庭审记录工作中解放出来,投身整理卷宗、接待当事人、送达文书等日常辅助性工作,从而提升整体工作质效。
“我们用录音录像替代纸质笔录了,即便当事人语速很快,或者说的内容稍微偏离案件本身,也不需要去打断,庭审速度也能加快。”在无书记员庭审记录模式培训会上,徐官屯法庭法官王亚军说表示。
无书记员庭审记录模式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两个法庭共运用新模式审理案件109件,庭审时间缩短近一半。其中,2022年上半年,徐官屯法庭结案率为80.16%,较2021年同期上升16.87个百分点,平均审理天数较去年同期减少12.86天。两个法庭还在不断调试、打磨后推出了“无书记员+互联网庭审”融合版本。目前,武清区法院各人民法庭均已部署无书记员庭审设备,截至10月底,共有39名法官运用该模式审理案件444件。
此外,武清区法院还顺应互联网时代在线诉讼发展趋势,承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电子档案“混合单套制”试点改革任务,将司法办案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并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三个人民法庭作为试点部门,顺应互联网时代在线诉讼发展趋势,在上级法院指导下,构建以电子档案为主,以必要的纸质原件档案为辅的卷宗档案管理工作新模式,积极推动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建设。
接下来,武清区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市人民法庭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工作规划(2022年—2024年)》实施,扎实推进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用力”“用心”“用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图①:武清区法院法官前往陈咀镇杨庄村进行巡回审判,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利的诉讼服务。
图②:武清区法院院长李雪春(右一)向前来视察的区人大代表展示无书记员庭审记录模式的运作。
图③:武清区法院开发区法庭法官深入武清开发区总公司走访调研。
图④:武清区法院石各庄法庭法官为石各庄镇中学学生讲解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