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新闻 > 高院要闻
津法答卷 | 天津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守护群众“钱袋子”
作者:刑二庭 法宣处   发布时间:2024-01-22 14:35:25 打印 字号: | |

开栏语

2023年,天津法院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忠诚履职、奋发有为,以高质效司法服务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倾力书写司法为民“答卷”。即日起,“天津高法”微信公众号开设《津法答卷》专栏,全面展现2023年天津法院亮点工作,敬请关注。

 

亮点七

天津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

 

一、保持高压态势,加强依法严惩


2023年,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法院工作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加大打击治理力度,以高质量司法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市法院共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49件,判处罪犯348人,涉案金额达7900余万元,判处罚金852.5万元。其中,滨海新区法院对诈骗158人、涉案金额460余万元的王某等21人电信网络诈骗集团从严惩治,依法判处5名首要分子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宝坻法院对以“包治百病”为名诈骗500余名老年人的蔡某,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八个月,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2023年,全市法院共审结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1928件,判处罪犯2078人,审结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案件574件,判处罪犯1027人,有效实现了全链条打狠、打深、打透。

 

二、高效精准司法,提升审判质效


全市法院始终将办案质量作为生命线,对多起指控罪名、量刑建议不当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在判决时依法作出调整,避免拔高或降格处理。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案件管辖、犯罪事实认定、证据审查判断、主从犯区分、刑事政策把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天津高院加大指导力度,利用好“法答网”,梳理汇总全市法院在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审判过程中的24个疑难复杂问题,进行研究解答,统一事实证据审查判断标准和裁判尺度。

 

(照片为天津经开区第一中学学生体验“模拟法庭”,“审理”一起以未成年人为犯罪对象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酌定从宽情节的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对多名被告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体现政策,彰显司法温度。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中,对年纪尚轻,受诱骗少量出售自己银行卡、信用卡的被告人充分体现教育感化挽救政策,依法适用缓刑等非监禁刑,促进尽快回归社会。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被害人众多、容易发生群体性聚集信访的问题,加强说理释法、情绪安抚和教育引导,强化舆情风险评估监测,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延伸审判职能,促进源头治理


全市法院始终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针对在校大学生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问题向相关高校发出高度重视学生面临的就业陷阱、对招聘企业准入资格严格审查的司法建议;针对外地来津人员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问题向居住地村居委员会发出强化人员监管、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的司法建议。全市法院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强化与主流媒体的协作配合,突出以案释法,强化宣传声势。

(天津高院制作的《电信诈骗离你远吗?》宣传漫画)

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6次,发布88个典型案例和2个审判白皮书,连续三年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组织庭审观摩,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等地发放防骗手册、开展防骗讲座,在线上线下进行反诈宣传和普法教育,不断提升宣传实效,切实增强广大群众法治意识和防骗识骗能力。

(照片为北辰法院进社区开展反诈宣传)

 
责任编辑:陈美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