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天津高院召开全市法院院长会。会上,各院院长围绕着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依法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保障重大国家战略和市委“十项行动”、加强审判管理促推严格公正司法等主题作交流发言。
着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天津二中院
公正司法 依法履职
助力“危机”企业迎“新机”
天津二中院坚持依法履职,做实做优破产审判品牌,推动市场主体有序退出和有效救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思本职谋大局。发挥破产重整和解制度效益,拯救危困企业焕发生机;对接国资监管等部门,在企业改制、出清中形成府院合力;多措并举,实现破产企业职工权益保护。抓创新增效益。以“互联网+”债权人会议、网络评估拍卖、文书自动生成等科技手段赋能审判;以破产衍生诉讼诉源治理建立企业破产清算化解防线;以破产管理人环节督导增强履职效能。建机制明尺度。出台《破产管理人工作规范》,制定“僵尸企业”出清材料索引等,以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破产审判,助力打造天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河东法院
强化执行惠民安商 厚植法治营商沃土
河东法院积极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审执质效。精准对标营商指标。召开营商工作推动会5次,“企业满意度”指标同比上升5位。探索出具“预查废”“预执废”证明,源头化解案件111件。高效执结超三年涉金融不良债权交叉执行案件,在全市推广。开展执行跨域协作。办理委托执行事项4809件,同比增长7.8%,期限内办结率100%,平均用时1.27天。加强调研成果转化,相关论文获第二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征文二等奖。强化善意文明执行。加强信用修复激励,失信被执行人数量下降明显。将通过考评的25家企业纳入“白名单”,督促自动履行。为3000多家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执源治理。制定《“三书一建议”机制工作规程》,通过“一图读懂”发布于政策通等平台。加强执前调解和执前督促,5日内8起金融案件全部履行完毕,执行和解案件数量大幅增加。
河北区法院
多元化解 刚柔并济 防治并行
着力营造安商护企法治化营商环境
河北区法院通过深化与工商联多元解纷机制、狠抓涉企案件专业化审判、善用善意文明执行措施、延伸诉外司法服务等举措,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以诉源治理助力企业多快好省。与区工商联、意风区管委会成立驻意风区法官联合工作室,吸纳商会会员、区工商联和管委会工作人员作为特邀调解员,由法官做好指导调解工作,实行“商事商解”。以依法履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通过数智金融审判巡回法庭高效审理涉企金融纠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用好信用修复激励机制,让企业安心生产、放心经营。以靠前司法护航企业向优而行。深入企业走访问需,推出“法润营商”普法品牌,及时发布典型案例,聚焦多发、高发案件领域发出司法建议,为企业提供精准司法服务。
依法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天津三中院
围绕“四个创新”做实依法履职
以审判工作创新发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天津三中院坚持以抓办案、优服务、强协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障科技创新,在护航我市科创高地建设中做实“真保护”。发挥天津知产法庭集中管辖优势,与辖区开展尖端科技保护协作,在涉“卡脖子”领域案件中保护自主创新,审结具有示范意义案件10余件。服务产业创新,在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中做实“优保护”。全覆盖服务我市12条重点产业链,保障辖区某数十亿元重点项目落地,通过延伸服务促成涉新业态的多领域案件回落。突出方式创新,在探索优化审判工作措施中做实“严保护”。开展海关临时禁令等实践,引入并高效运行技术调查官制度,以司法听证促成全国首单专利融资租赁。深化机制创新,在发挥多方协同整体效能中做实“大保护”。加强执法司法协作,在知产保护中心开展巡回审判和服务,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协作,知产审判获评国家级奖励十余项。
滨海新区法院(天津自贸区法院)
构建“产业链+司法服务链”融合模式
赋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滨海新区法院构建“产业链+司法服务链”双链融合模式,厚植产业发展沃土,服务自贸区创新。特色品牌“强链”,专业化法庭辐射特色全产业,创新“专业审判+产业链+链主企业”的保障模式,探索“分离式裁判”,发出全国首份汽车融资租赁承租人风险提示书。创新举措“稳链”,探索建立“预担保企业保全白名单机制”,试点40天以来已避免6家企业近7000万元资金占压。在内网新增诉前调解模块,在立案审核界面增加受理法院修改功能。加大执行强制力度,网拍启动数、成交数全市第一。依法履职“补链”,改革调整立案模式,压实分流职能,全院新收案件首次实现拐点。强化特色产业领域调解组织解纷能力建设,相关经验入选最高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南开法院
提高站位依法履职
全力服务保障天开园高质量发展
天开园项目规划建设以来,南开法院始终秉持“护园助企,法治为先”理念,举全院之力做优做好服务园区建设、助力企业发展的“护苗人”角色。主动作为,盘活存量,全过程护航天开园顺利开园。在天开园项目前期的工程续建、债务清算、资产盘活等司法保障工作中积极担当作为,妥善解决企业破产难题,在维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时,实现了让“烂尾”复活,使项目重生。超前谋划,培育增量,深层次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天开园人民法庭设立以来共妥善审结园区及周边辐射范围内的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案件350余件。与行政、司法、街道社区和行业协会等建立起切实有效的联调联动多元解纷机制。优化保障,提升质量,多维度强化营商环境“软实力”。今年以来,南开法院审结各类涉企民商事案件6138件,有效助力企业规范经营。高效执结涉企案件4501件,执行到位金额13.4亿元,切实保障企业胜诉权益。
服务保障重大国家战略和市委“十项行动”
天津海事法院
立足职能定位 依法履职
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海事法院以持续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为牵引,依法履职,公正司法,为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完善跨域诉讼服务体系,畅通便民诉讼“快车道”。主动延伸诉服触角,优化巡回审判点,提供精准便捷服务。完善诉前调解模式,积极探索“诉前调解+海事强制令”,促使纠纷快速解决。构建多元协作工作机制,稳住实质解纷“基本盘”。上半年平均结案时间46.73天,居全国海事法院前列。健全“海事法院+”多元解纷体系,审判效率进一步提高。深化三地司法协同,建立京津冀货代纠纷诉调机制,两年来,共向京津冀相关单位发送司法建议13份,1篇司法建议被评为全市法院优秀司法建议。深化执行工作联动协同,打通实现权益“最后一公里”。落实三地法院执行联动协议,完善异地执行协助机制。积极探索执源治理新方式,实现执行共赢。注重善意文明,做到一站式执行工作,依法保障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津南法院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以高质量司法护航高品质生活
津南法院坚持依法履职,狠抓办案,工作经验5次被最高法院公众号报道。立足实质性解纷,如我在诉“解民忧”。依法审结民生案件5327件,深化家事、少年法庭建设,与区教育局、妇联共签联动联调协议。与区总工会、人社局共同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仲裁前化解纠纷105件;立足服务性举措,便民利民“暖民心”。设立行政复议接待窗口,与区检察院、司法局建立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机制。优化速裁快审团队,跑出办案“加速度”。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做强“院庭长直通车”平台,被评为“天津市为人民服务暖心项目”;立足源头性治理,多元解纷“守民生”。创建“田二姑”调解团队工作室,引入市场化调解机制,诉前化解纠纷1269件。建立“数助治理”善治模式,搭建“三所一庭”诉调对接工作站,小站法庭获评天津市“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蓟州法院
聚焦建设、发展、治理
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司法动能
今年以来,蓟州法院受理涉农案件6721件,审执结5435件,多措并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司法引领作用,推进乡村建设。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惩侵害农村妇女、儿童犯罪25起。开展涉民生案件“执行猎冬”,到位2000余万元。成立“环境资源法庭”,惩处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件5起34人。聚焦农业发展要素保障,服务乡村发展。审理涉旅纠纷32起,调处农产品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纠纷32件。加大对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权益保护力度,办理追索劳动报酬案件127件。设置专门团队审理涉种苗、大棚施工等纠纷,助力富农产业发展。健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融入乡村治理。强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在镇、乡设立“诉讼服务站”,发挥乡贤作用,诉前调解1251件。19名镇、乡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宣讲71场次。指导455个村制定或完善村规民约,强化法治引领移风易俗。
天津一中院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依法助力盘活存量
天津一中院聚焦盘活存量资源,坚持依法审理、高效处置财产、有效防范风险并重,提升服务保障“三新”“三量”的法治化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找准找实工作结合点。紧盯重点盘活项目,深入辖区调研座谈,加强对相关案件的监督指导,以项目化、清单化方式推进实施,保障了天开园、地铁工程等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依法履职,持续深入推进司法盘活工作。着力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推动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大对“老字号”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服务无形资产盘活;坚持善意文明执行,依法灵活采取活封、换封等执行措施,激发财产效能。坚持府院联动,助力京东实体店项目有效盘活。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下,合力推进中心城区闲置载体资源盘活,助力京东超级体验店顺利落户南开。
河西法院
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作用
服务防范化解金融纠纷
河西法院立足区金融机构集中的区位特点,重预防、强解纷、提质效、优环境。守牢金融安全“防卫线”。坚决惩治非法集资犯罪。坚持治罪与治理结合,针对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隐患发出司法建议。跑出办案“加速度”。打造“速裁快审+金融专审+繁案精审”模式,建立要素式审判机制,速裁平均审理时间13天,开展清理金融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扩大解纷“朋友圈”。成立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健全调解前置机制,与市金融消费调解中心等开展合作,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化解纠纷。优化诉讼服务“再升级”。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11家银行、4家律所参加,院领导带队4次到金融机构走访调研,发出司法建议9份,召开审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打造智慧快审模式入选2024年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
东丽法院
依法履职
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东丽法院坚持依法履职,积极主动服务保障市委“十项行动”和区委十项三年行动计划、四项年度攻坚行动等重点工作。共审理涉各类闲置资产盘活案件38件,护航辖区高质量发展。加强府院联动,制定《关于落实府院联动机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工作协调。强化实质解纷,提升办案质效,确保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妥善审理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引发的涉拆迁等各类案件。优化司法服务举措,积极助力高效能治理。通过“示范裁判”促进类案化解,利用“靶向建议”推进社会治理,做好“典型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以加强审判管理促推严格公正司法
北辰法院
强化“五项管理”
推动审执质效全方位提升
北辰法院紧扣审判管理现代化目标要求,持续转变理念、创新机制、强化落实。坚持理念先行,推进指标体系深度应用。以新指标为指引,开展针对性培训、评查、管理,不断优化办案节奏和工作习惯。优化数据研判,准确把握审执态势。以“月通报、季会商”模式,抓好“立审执”管理,上半年,4项指标位列基层院第一。压实监管责任,管案、管人、治院一体推进。以“阅核制”为抓手,开展逐案检查、定期评查,强化审委会职能,构建递进式监管模式。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审执质效提优消劣。强化节点管控,构建“条块齐联动、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促进均衡结案,上半年,实现各效率指标全面提升。立足实践需求,服务与管理深度融合。打造“法官课堂”,组建学习小组,依托“案件质量月”,开展办案标兵、优秀案例评选,全面挖掘干警潜力。
宝坻法院
树立“大管理”理念 完善“大管理”格局
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宝坻法院坚持以审判管理现代化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以“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理念全力打造审判管理新模式。坚持政治引领,强化理念指引。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构建“大管理”工作格局,做好重点案件监督管理,确保“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做好会商研判,提升审判质效。用好数据会商抓手,做好会商成果转化,一篇案例入选案例库,并被《应用法学》刊发采用。落实服务举措,保障中心大局。推出“服务保障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六项举措”,开通法庭立案功能,设立环境资源法庭,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提升管理效能,打造过硬队伍。把管住“案”作为管住“人”,治好“院”的落脚点。推进“阅核制”落地落实,推动长期未结“清仓见底”,强化党纪学习教育,让铁的纪律成为审判工作自觉遵循。
天津铁路运输法院
做精做细审判管理
构建符合专门法院实际的诉讼新格局
天津铁路运输法院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开展审判质效提升年为抓手,努力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新收案件同比下降51.59%,指标达标率96.15%,无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践行“大管理”工作理念,加强诉前团队建设,与市保协会推动形成“小事不出司、大事不出会、难事不出院”的三级矛盾纠纷过滤机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42.38%,调解率27.52%。与市生态环境局建立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全方位”管理机制,制定阅核工作实施细则,深化案例库、法答网应用,推行判前检索案例库制度。上提审限变更和程序转换审批关,平均结案时间同比下降24.24天。大力推进交叉执行、终本清仓,开展小标的案件集中执行,执行完毕率和到位率同比上升21.94和36.2个百分点。强化“多维度”责任落实,建立诚信诉讼“告知+承诺”机制,开展月度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和通报,落实全员考核要求,努力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
加强法院基层基础建设
武清法院
以拼的精神 实的干劲
全力抓好审判执行各项工作
上半年,武清法院在上级法院指导帮助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开展“我为法院发展建言献策”“五比五看五争先”活动,细化58项任务清单,逐项抓好落实。健全机制,强化管理,提升审判质效。围绕案件质量、效率和效果,健全7项审判管理机制,上半年质效指标10项处于合理区间,10项优于合理区间,7项位列全市基层法院前列。围绕中心,优化措施,服务辖区高质量发展。深化京津冀司法协同,加快京津产业新城法庭建设,打造“一区六园”“法庭+园区”司法服务模式。优化结构,提升能力,持续加强队伍建设。配强班子,选优中层,实行“三个一批”年轻干部培养方案,开展“以干代训”,实施“大取经”计划,评选工作标兵31人。
静海法院
落实强基要求 夯实司法根基
加快推进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
静海法院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压实监督管理责任,持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以队伍建设为中心点,凸显干事创业“新作为”。配齐领导班子,提拔11名年轻干部,组织各类培训30余次,培训干警800余人次,创建17个“党员先锋示范岗”,筹备建立院史馆。以审判管理为支撑点,实现审判质效“新突破”。建立数据会商机制,劣于合理区间的指标由去年的8项减为2项,优于合理区间的指标由去年的4项增加为6项,审限内结案率同比上升8.08%。以基础建设为落脚点,积蓄法院发展“新动能”。新建1间科技法庭,装修改造2个人民法庭,配合建设矛盾解纷调解中心、轻罪治理中心,推动调解平台“三进”,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同比上升13.72%。
以依法履职促推诉源治理
和平法院
做优“1+6+N”分级分业
全域联调机制
和平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优“1+6+N”分级分业全域联调,切实以司法之为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立足法院自身职能优势,做强引领源头解纷“阵地”。邀请21家调解组织签约进驻,上半年诉前化解纠纷1931件。出台诚信诉讼办法,将33家诉前调解后自动履行企业纳入“诚信诉讼白名单”。以示范性判决确定规则,化解类案诉讼。透视6个街道纠纷肌理,疏通基层分级解纷“脉络”。针对各街道成讼特点,与街道共建“无讼社区”“无讼商圈”“家事驿站”等,新兴街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22%。在全区64个社区张贴“一键直通法官”二维码,助力纠纷在社区源头化解。聚焦N类业态前端治理,调准行业分类解纷“频道”。在市金调委设立法官工作室,与互金协会共建“金融共享法庭”,上半年诉前化解金融纠纷1147起。成立服务保障楼宇经济法官工作室,与区总工会等5单位共建劳动争议多方联动机制,劳动争议案件在2023年同比减少17.6%的基础上再下降8%。
红桥法院
优化多元解纷工作机制
持续提升行政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效能
红桥法院坚持做优行政争议多元解纷,不断为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进行新探索。强化多元解纷中心建设。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工作流程。动态升级解纷专家库,把脉问诊289件次。综合运用行政和解、人民调解等方式,累计化解各类行政争议350余件。坚持“全流程解纷”。制发《多元解纷意见函》17份,弥补执法空白、程序空转。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解决“调诉取舍”顾虑,案件息诉服判率达62.4%。延伸司法职能,制发司法建议6份、审判白皮书3份,推动规范依法行政。优化“良性协调联动”。开展庭审观摩、培训讲座等活动25次,助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院内设立行政复议窗口,扩大复议解纷作用,今年以来区复议案件综合调解率达82.7%。相关情况被《法治日报》《天津新闻》等报道20余次,群众知晓度、信任度不断增强。
西青法院
“三治”融合赋能诉源治理
西青法院围绕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坚持“三治”融合赋能诉源治理。自治赋能。聚焦辖区矛盾纠纷特点,推出集体经济纠纷“联诊网”工作法,联合221家基层治理单位、1家诉前调解委员会、16家调解组织,共同推动矛盾纠纷以非诉方式高效快速化解。法治赋能。落实“吹哨报到”机制,为基层治理提供法律指导意见、提供解决路径,95%以上的建议被“吹哨”部门采纳。助力辖区重点行业依法依规经营,为辖区商户捋顺分流解纷路线图,夯实基层社会“法治底座”。德治赋能。制发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3份,开展“法律七进”活动29次,助力街镇挖掘培育“五老乡贤”,与社区(村)共同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公园”“法治文化长廊”,营造无讼息诉社会氛围。
宁河法院
多方施策 多向发力
以法治力量守护“和合无讼”美丽乡村
宁河法院围绕宁河区“涉农大区”特点,推动“无讼村”创建走深走实,诉源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三项机制强保障。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建立联席会议、诉调对接等六大常态化机制;联合“无讼村”两级党委,打造一级不出村、二级不出镇、三级平台解、四级院庭长办的四级化讼体系;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官”制度,全体干警与全区312个村、社区包联对接。三个平台促发展。设立一站式法官工作站;开通院多元解纷中心与“无讼村”之间实时视频连线平台;建立多元解纷微信群,法官为各村司法联络员在线指导。多元共治聚合力。人民法庭与街镇派出所、司法所基层联合,信息共享、共同研判;聘请村干部、乡贤等为调解员,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与人社、住建、妇联等配合开展调后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