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人机喷洒农药方式的不断普及,因操作或使用不当而引发的矛盾纠纷也相伴发生。近日,静海法院独流法庭成功化解一起因无人机喷洒农药引发的财产损害纠纷。
喷洒农药惹祸端 殃及瓜田索赔偿
据了解,夏初农忙时节,张某利用无人机为其种植的小麦喷洒农药,导致与其相邻的杨某、汪某的西瓜地受到损害,瓜藤叶面灼伤出现斑点。
“要是影响了西瓜的收成,到时候我赔偿你们的损失。”双方最初沟通时较为顺畅,围绕具体赔偿达成一致意见:先按照低于市场价格1毛钱计算,故由张某先行赔偿。按照40亩地受灾,每亩产量8000斤计算,张某给付二人32000元。待7月中旬西瓜完成销售前,杨某、汪某须提供每斤少卖1毛钱的证据,逾期未提供视为无损失,32000元必须退回。
各执一词互不让 法官耐心定纷争
“既然没有造成实际损失,钱就应该退还给我。”夏收后,张某发现杨某、汪某已经将西瓜销售完毕,且并未提供每斤少卖1毛钱的证据,张某认为其喷洒农药的行为并未导致杨某、汪某的西瓜产量减少,故要求二人将32000元悉数退回。但杨某、汪某认为西瓜受灾是事实,且双方已经达成协议,故不同意将钱款退回,双方协商无果,张某诉至法院。
“还是得走进瓜田了解一下真实情况!”承办法官通过走访周边农田、查询相关资料及征询村民意见等形式了解本年度西瓜出售的市场行情,随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今年西瓜产量可观,市场行情非常不错。”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耐心向双方分析利弊、权衡各方,一方面,无人机喷洒农药的确“误伤”了邻地瓜田。另一方面,张某在造成西瓜苗受损的第一时间进行了相应赔偿,虽双方私下达成协议,但协议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经过半天的调解,张某意识到自己喷洒农药的行为的确给杨某、汪某造成一定损失,同时,杨某、汪某也意识到自己并不能提供西瓜低于市场价出售的证据,双方决定各退一步并达成一致意见,最终杨某、汪某返还张某13000元。
法官提示,农业种植者在采取无人机喷洒农药前,应当对相邻土地种植情况予以了解,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免因操作不当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继而引发涉农侵权纠纷。